社論丨推進新型工業化,關鍵還在企業創新

2025年01月22日 05:00   21世紀經濟報道

1月21日,國新辦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較2023年提升1.2個百分點,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0.5萬億元,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

據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強與有關部門協同配合,以產業發展需求為牽引,以企業為主體,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把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最大增量。

隨著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和以生成式AI為代表的前沿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我國正處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新型工業化作為實現這一轉變、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站在2025年的起點上,特別是在全球科技創新格局開始越來越依靠市場主體創新的情況下,決定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關鍵抓手恰恰在企業。

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基本單元,也是技術創新的主要載體。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進程中,企業不僅是技術進步的直接推動者,更是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關鍵環節。

回顧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可以清晰發現,以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綠色能源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為傳統制造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轉型升級機遇。但要抓住這些機遇,就必須依靠企業不斷增強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積極探索新技術的應用場景,開拓新的商業模式。以最典型的情況為例,一些領先的制造企業在引入由科技公司開發的智能機器人生產線后,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還降低了人力成本,實現了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型。

站在全球視角來看,企業創新目前也是應對國內外復雜競爭環境的有效策略。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間的科技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在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領域,發達國家憑借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占據了產業鏈的高端位置。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唯有通過自主創新,才能突破技術封鎖,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那么接下來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如何“以企業為主體,提升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讓企業敢于創新和探索?這個問題,依然需要回歸到企業營商環境和創新生態的打造上。

從具體的政策舉措上來看,比如稅收優惠、研發補貼、專利獎勵等等措施都能夠減輕企業在研發初期的資金壓力,激發其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再比如可以發展科技園區、孵化器和加速器等平臺,為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提供辦公空間、資金支持、技術咨詢等服務,幫助它們成長壯大。此次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實施全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行動。

但從中長期來看,真正的創新需要的是一個系統性的制度建設和社會心態的轉變。從人才體系的建設開始再到對企業合法權利的有力保障,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形成,背后不僅需要形成尊重知識產權和創新成果的法律法規制度,更需要形成鼓勵嘗試、容忍失敗的開放文化氛圍。要知道,創新成果的轉化本身就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但這恰恰也是企業家精神得以發揮作用的最為重要的領域。

整體來看,企業作為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市場主體,未來理應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過程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進一步推動數實融合、更好地把科技創新成果惠及每一個產業,從而帶動經濟的轉型升級,需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之間的更多良性互動。

關注我們

无码av免费毛片观看一区二区,欧美亚洲国产人成aaa,国产精品无码不卡无码不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精品第一页在线 | 亚洲日韩欧美视频 |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在线观看 | 五月天桃色国产麻豆 | 亚洲视频高清在线人 |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