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胡光旗
2月5日,農歷正月初八,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州召開,主題聚焦“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是廣東連續第3年在春節后首個工作日,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廣東是制造業大省,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所系,更是強國立本的基石所在。實現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優質供給與層出不窮且能夠滿足市場日益多變需求的產品是關鍵,廣東制造業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機遇。
看總量,廣東向“新”而行,發展先進制造業有底氣。中國擁有制造業所有大的門類,廣東同樣擁有制造業門類齊全的先發優勢。據統計,廣東制造業體系門類齊全、擁有31個制造業行業大類;制造業增加值約占全國的八分之一,工業對GDP增長貢獻率超50%。廣東在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勇扛重擔以及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的道路上持續取得佳績,目前已成長出8個萬億元產業集群,新經濟增加值占比1/4強,高技術制造業占比近三成,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五成。目前,廣東規上工業企業數達到7.39萬家、約占全國七分之一,居全國第一。廣東工業和制造業的底氣,已經越來越足。
看結構,廣東制造業擁有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優勢。2024年,廣東多條12英寸集成電路產線相繼投產、達產,新建項目從動工到投產最快僅用時18個月,體現廣東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建設“芯”速度。汽車產量再創新高,連續八年居全國第一,廣州、深圳獲批國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廣汽乘用車、比亞迪等2個聯合體入選國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業機器人產量占全國比重超過44%;億航智能成為全球首家三證齊全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企業,小鵬匯天建設全球首個大規模量產飛行汽車工廠。同時,廣東新增2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數量居全國首位。廣東在超大規模市場、充分流動的生產要素以及優越的營商環境支撐下,持續發揮制造業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優勢,未來能夠進一步破解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素瓶頸。
看未來,廣東兼具機電技術和數智技術兩大優勢,未來將緊跟人工智能發展新趨勢,大力推廣“鏈式改造”,加強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增強綠色化適用技術等先進技術供給,重點抓住未來具有爆發式增長潛力的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以及若干個產業“競技場”集聚成勢,以8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為基礎,打造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
可以相信,在大規模高質量企業研發主體以及新科技引擎加速發動的有力加持下,廣東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過程中,將更加有底氣、有信心、有活力、有干勁,廣東的新質生產力,將為廣東制造業的向“新”而行,提供厚實的底座、堅韌的紐帶和推進的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