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賦能,并購升溫:我國生物醫藥在寒冬中破冰前行

2025年02月05日 17:39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韓利明
國資和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聯結愈發緊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韓利明 上海報道

2024年,對于中國生物醫藥企業而言,似乎尚未走出“資本寒冬”。醫藥魔方數據顯示,中國醫療健康領域一級市場2024年共發生1465起融資事件,同比下降26.75%,融資金額總計736.97億元,同比下降10.4%。

2025年,不少投資人依舊懷抱樂觀預期,在不確定中尋找方向。開年首月,約81家投資機構在生物醫藥領域有所出手,全部融資事件(不含并購)總融資額達到103.98億元。在這背后,國資背景的投資機構撐起半邊天。

“資本寒冬”帶來的融資難題和估值回調,也讓并購重組成了一個可能的退出路徑。2024年,國內創新藥并購事件相較上年已成倍增長。而受益于系列支持政策的持續發布,疊加各地誕生的并購基金,一波并購熱潮正被催熟。

其中,隨著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在2024年底印發《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行動方案(2025-2027年)》(下稱“《并購重組方案》”),由上實集團發起設立的上海生物醫藥并購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上海生物醫藥并購基金”)日前已公告落地。據悉,該基金首期規模約50.1億元。

高特佳投資集團副總經理王海蛟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并購重組必然會成為生物醫藥領域 2025 年的關鍵詞。當前IPO 的數量較少,速度也比較慢,這種情況使得行業朝著并購重組的方向發展。”

“并購驅動成長將成為國內生物醫藥產業重要的主線之一?!庇袠I內人士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目前行業正洗牌,有出清行為,從長遠看,行業整合對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的成熟發展具有必要性,可避免公司人浮于事與估值虛高卻無產出的狀況,最終促進行業健康發展?!?/p>

國資涌入

近年來,國資和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聯結愈發緊密。2025年,這一趨勢仍在延續。根據醫藥魔方數據庫,今年1月最活躍的8家投資機構中,超一半是政府引導基金或國資背景投資機構,包括錫創投、廣州產投、順禧基金、橫琴金投。

其中,作為無錫市委、市政府部署設立的市級股權和創業投資機構,錫創投在1月初密集向“AI+醫療”出手,先后投資了途深智合的天使+輪、英矽智能的超1億美元戰略投資、賽博派科技的A輪融資,其分別是AI蛋白質設計和制造企業、AI制藥企業、骨科手術AI輔助診斷企業。

無獨有偶,廣州產投也在1月領投了AI助聽器研發公司博音聽力。而北京國資背景的順禧基金盡管在今年1月未投資AI相關企業,但其在2024年內已數次加碼“AI+醫療”,包括投資深勢科技、新合生物、強聯智創等。

AI概念之外,上述四家國資也在布局創新藥企。廣州產投參與了基因編輯公司微光基因的千萬級Pre-A輪融資,助力微光基因快速推進針對未滿足臨床需求的常見病表觀遺傳編輯管線研究;順禧基金再次加碼小分子藥物研發公司普祺醫藥;橫琴金投則參與了星聯肽生物的1億元Pre-A輪融資。

盛力投資副總經理劉宏向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國資布局生物醫藥領域可以總結四大特點,包括地域側重明顯;投資方向多元,投資路徑不再單純以創新藥為核心;融合新興技術,人工智能與生物醫藥的結合成為新趨勢;此前存在較大分歧的中藥領域,近年來成為國資投資熱點?!?/p>

“從生物醫藥領域當前的情況看,盡管這幾年投融資環境不佳,但政府端在出資方面,無論是母基金還是子基金都有大量供給,不過其傳導機制發揮效果需要時間,且生物醫藥行業拿到資金后的發展,也需周期來體現成果?!眲⒑暄a充。

隨著各地政府的重視,也有越來越多面向生物醫藥領域的國資成立。在投資方向上,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國資將依舊支持創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合成生物學、CXO和生命科學服務上游、國際合作(NEWCO模式等)、產業鏈整合,支持重大項目和優質企業培育。

“生物醫藥領域歷來存在‘雙十定律’,為更好地推動產業發展,資本應合理設置基金周期、容錯機制和退出渠道?!痹摌I內人士補充,特別是對于國資應發揮其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作用,從長期來看對追趕國際大藥企的發展意義重大,最終會真正意義上的達到醫保控費、生物醫藥產業升級的戰略目標。

國資之外,市場化基金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今年1月,啟明創投、禮來亞洲基金、比鄰星創投3家雙幣基金投資了9家創新藥企。其中,啟明創投作為期內最活躍的投資機構,分別投資了兩家國內創新藥企賾靈生物和陽光安津,以及在海外投資了一家體內CAR-T細胞療法公司和兩家抗體藥物開發公司。

并購潮起

我國生物醫藥一級市場投融資尚未回暖之際,并購交易市場卻異?;钴S,大型收購案例頻現,行業整合加速。醫藥魔方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國創新藥行業發生的并購事件數已經超越前兩年之和,為20起,并購金額總數則超過前三年總和,為58.82億美元。

2024年,我國生物醫藥領域已誕生了多筆“歷史性”交易,包括“首例H收A”,即中國生物制藥(01177.HK)收購浩歐博(688656.SH);“港股18A反向并購”,即嘉和生物與億騰醫藥通過換股形式進行合并等。

醫藥行業的并購潮實質上是資本市場、政策導向、 行業發展需求和企業自身戰略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對于參與的各方是“多贏”的局面。太平洋證券研報分析,并購熱背后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收購方通常需要依靠并購培育新增長點,持續拓展業務邊界;第二,被收購方選擇出售股權來實現資金退出和戰略轉型。一方面,醫藥寒冬中,biotech與醫藥巨頭合作能獲得更多資源和支持。同時IPO 難度增加,賣方并購交易的意愿更強烈,交易成功的確定性增強。另一方面,來自LP層面的壓力不斷疊加,被并購逐漸成為了優選項;第三,國家不斷出臺支持并購重組的政策,為醫藥行業并購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具體來看,2024年9月,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提出要進一步強化并購重組資源配置功能。深圳也在11月27日發布《深圳市推動并購重組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5-2027)(公開征求意見稿)》。

而上海市在《并購重組方案》中也明確指出,力爭到2027年,落地一批重點行業代表性并購案例,在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上市公司,形成3000億元并購交易規模,激活總資產超2萬億元。

當前,上海生物醫藥并購基金已率先落地。綜合上海醫藥(601607.SH)、東富龍(300171.SZ)的公告,除龍頭“鏈主”企業外,該并購基金也得到了市級母基金、產業集聚區引導基金、中央金融機構等多路出資人的參與。

據悉,該基金主要關注的投資方向為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的重點領域,包括生物制藥、創新中藥、高端醫療器械、先進裝備及材料、新型服務及創新業態等。公告表示,“上海生物醫藥并購基金將成為促進產業鏈集聚整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拓寬資本退出通道的重要工具,可為上海加快打造全球生物醫藥研發經濟和產業化高地提供重要支撐。”

太平洋證券研報也指出,醫藥行業的并購潮標志著行業整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未來有望延續。醫藥行業的競爭不僅僅是單一的產品或技術競爭,更多地體現在管線或者產品的整合能力上。對于手握充足現金流的大型藥企而言,可以通過并購活動整合管線形成合力,構建在某一個疾病領域的競爭壁壘。

而在并購重組落地方面,王海蛟強調需要重點關注兩個問題,“一是市場方面,并購重組的雙方對于企業價值的判斷容易出現差異,進而導致在交易金額上可能產生分歧;二是監管方面,涉及是否允許更大尺度、更多創新的支付模式,還有差異化定價以及虧損資產在并購重組中估值偏高這類情況的考量。”

關注我們

无码av免费毛片观看一区二区,欧美亚洲国产人成aaa,国产精品无码不卡无码不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性爱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视频之中文字幕 | 曰本亚洲欧洲色A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 | 日本一夲道DVD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日韩综合观看成人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