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一個人在達到頂峰之后,會采取一種常見的聰明做法:把自己攀登時用的梯子一腳踢開,免得別人跟著他上來。”19世紀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一語中的。
歷史不會重復,但總是壓著相同的韻腳。2025年伊始,全球籠罩在新一輪關稅陰霾下。
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AGTO)首席經濟學家、全球化智庫(CCG)副主任大衛·布萊爾(David Blair)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當發達國家認為他們可以支配發展中國家的時候,他們擁抱了自由貿易。但如今一些國家已經崛起,成為真正的競爭對手,一些國家的態度也由此改變。
中國正聚焦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產業。在布萊爾看來,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正確的,必須轉向更高端的市場,生產更高質量的產品。中國的生產能力具有優勢,其工廠在利用物聯網、機器人等技術方面處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雖然短期內保護主義會給一些中國企業造成麻煩,但布萊爾認為,從長遠來看,會推動更多中國企業崛起。一些芯片供應被切斷,中國必須要發展自己的國產能力。這將是一個艱難的過渡,但從長遠來看,這對中國更有利,也可能對世界其他地區更有利。
(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首席經濟學家、全球化智庫副主任大衛·布萊爾,資料圖)
發達國家失去支配力
《21世紀》:許多年前,發達國家是推動自由貿易的重要力量,希望發展中國家變得更加開放。而現在的情況相反,一些發達國家趨向保護主義,你怎么看待這個有趣的現象?世界秩序會如何變化?
布萊爾:當發達國家認為他們可以支配發展中國家的時候,他們擁抱了自由貿易。例如,25年前,一些國家從未想過中國會擁有像現在這樣的能力,認為中國只是一個銷售高質量產品的機會市場,擁有廉價勞動力。但如今中國等國家已經崛起,成為真正的競爭對手,而人們大都不喜歡競爭。過去,G7是世界經濟的主體,中國、印度等國的想法被忽視,但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當發達國家意識到一批真正的競爭對手出現時,他們的態度就改變了。
世界秩序已經改變了,坦率地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已經不再那么重要了,對于那些習慣在全球頤指氣使的國家來說,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但最終必須習慣。
《21世紀》:電動汽車行業成為保護主義的一大重災區,一些地區極力給中國電動汽車出口設置障礙,如何破局?
布萊爾:中國非常努力,效率也很高,中國的產品太有競爭力了,所以歐盟不愿意讓很多中國產品進入歐洲市場。歐盟在很多事情上效率極低,歐洲的電動汽車產業缺乏競爭力,需要進行根本性的改革,提高行業效率。德國的電力成本現在是美國的3倍,這也會極大影響工業生產。
我有一輛吉利汽車,我不是在為這個品牌做廣告,但是它很好,是一輛大型SUV,我買它是因為我喜歡在山區玩,我想睡在車后面。我花了大約2.1萬美元買這輛車,但在美國,同樣類型的汽車可能要花費5萬美元。如果這款車進入美國市場,它將秒殺美國汽車生產商和豐田,盡管豐田現在正在生產廉價汽車。這也意味著,這些極具性價比的汽車很難被允許進入北美或歐洲市場。
特朗普2.0影響幾何?
《21世紀》:特朗普2.0拉開大幕,會給世界帶來哪些變化?
布萊爾:我希望我們能看到一個更加平靜的世界,世界像在燃燒,很多地方都有戰爭,甚至出現了一些核戰爭風險,我希望一切戰爭都結束。這并不容易,尤其是在中東。如果美國承諾北約不會擴展,俄羅斯就不必那么擔心,俄烏沖突可能就解決了。未來還可能會看到許多旨在降低美國民眾生活成本的政策,民主黨在大選中失敗的原因之一是通脹上升,每次我回到美國,走進一家雜貨店,我都會對物價飆升震驚,人們無法承受。
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有限的。2000年中國經濟規模大約相當于西班牙,當經濟體量很小的時候,可以通過出口來顯著增長。但現在中國經濟體量已經很龐大,出口對經濟的拉動沒有那么顯著。國內需求更重要,民眾收入增加了,就會買更多的東西。
《21世紀》:中國正聚焦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產業,能否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動力?
布萊爾:中國的經濟模式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成功,例如出口、基礎設施投資、住房。2000年左右中國是一個低工資經濟體,過去20年里,中國的工資增長非常迅速,如今中國不再是一個低工資經濟體,這是好事。
中國已經獲得了世界貿易體系很大份額,現在需要轉向另一種經濟模式,不能再由貿易驅動。中國可能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基礎設施,不能再由基礎設施或住房投資驅動。進一步的投資有一些是值得的,但不會像過去20年那樣具有變革性。
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正確的,必須轉向更高端的市場,生產更高質量的產品。中國的生產能力具有優勢,其工廠在利用物聯網、機器人等技術方面處于非常有利的地位。我特別支持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政策,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保護主義或推動更多中國企業崛起
《21世紀》:大國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如何應對一些國家的保護主義政策?良性競爭似乎更有利于全球發展?
布萊爾:短期內保護主義會給一些中國企業造成麻煩,但從長遠來看,會推動更多中國企業崛起。硅谷有一些近乎寡頭壟斷的公司,我希望看到更多的競爭,這會是有益的。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有能力與壟斷的硅谷公司競爭的經濟體。
中國會加快發展芯片、人工智能等。一些芯片供應被切斷,中國必須要發展自己的國產能力,這將是一個艱難的過渡,但從長遠來看,這對中國更有利,也可能對世界其他地區更有利,我希望看到世界各地有更多具備這種能力的競爭對手。
我想看到世界各地的競爭,中國、美國、歐洲、印度、墨西哥的電子工業等相互競爭,而不是硅谷寡頭主宰一切。歐洲沒有拿得出手的科技企業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硅谷巨頭把歐洲企業趕出了這個行業。
《21世紀》:美國經濟當中幾乎每個行業都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壟斷,這會對經濟產生哪些沖擊?會造成貧富分化問題進一步加劇嗎?
布萊爾:確實,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壟斷情況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在科技行業。21世紀初,硅谷是由數百家有競爭力的小型公司組成的,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幾大巨頭。美國政府這樣做是因為可以更容易地控制幾家巨頭。銀行業也是一樣,美國曾經大約有3萬家銀行,他們的工作通常是支持住房貸款和本地業務,但如今他們中的大多數被少數華爾街巨頭摧毀了,政府的政策將錢從勞動人民轉移到富人手中。
美元武器化非常愚蠢
《21世紀》:美元愈發被武器化,這會如何影響全球金融體系?金磚國家討論的新支付系統“金磚之橋”可能會有哪些作用?
布萊爾:我認為美元武器化非常愚蠢,尤其是從長遠來看。因為外國人需要美元,美國目前的經濟政策才得以延續,特別是非常高的預算赤字。要讓人們想要一種貨幣,必須要有信任,人們不會想投資或使用可能會被用來對付他們的貨幣。把美元當成武器是一項愚蠢的政策,可能無法逆轉,其他國家會尋找替代品。有一個著名的案例,一個法國人在印度尼西亞行賄,卻在美國被抓捕,因為有一部分錢是通過美國的銀行匯入受賄官員賬戶的,一部分郵件是通過設在美國的服務器收發和存儲的,美國司法部便依據《反海外腐敗法》提起訴訟,這是典型的“長臂管轄”。金磚國家討論的支付系統不僅有利于世界其他國家,對美國來說也是好事,美元的地位讓美國政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實行非常不負責任的金融政策,需要盡快結束這一切。
《21世紀》: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你怎么看待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的進步?未來還需要在哪些層面進一步完善?
布萊爾:由于政治上的濫用,美元的特殊地位可能會下降,人民幣和其他貨幣的作用可能會增加,會變得更加重要。我不認為我們會像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那樣擁有一種占主導地位的貨幣,人民幣將變得更加重要,未來需要更加透明,更容易交易,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生產力提高
《21世紀》:在全球化面臨逆風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價值?
布萊爾:基礎設施很重要,對各國來說都有巨大的價值,而且很難建立、很貴。我幾年前去了烏干達,大約一半的人口沒有電力,幾家中國公司在尼羅河上建造大型水壩,這會為烏干達提供廉價的電力,也許還可以出口到其他國家,這對這些國家的人民來說是一件好事。中國在建設自己的基礎設施過程中,已經建立了非常高效、非常有能力的基礎設施公司,讓這些公司在海外做基礎設施項目是很有意義的,公路、鐵路、5G等會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如果這繼續下去,我們將看到一個巨大的貿易網絡和生產力的大幅提高,特別是在非洲,這對世界來說是件好事。
《21世紀》: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這對“全球南方”的發展有哪些意義?
布萊爾: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囊括了很多國家,我們會看到“全球南方”進行更多的合作,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大中心。“全球南方”已經崛起,我記得,2000年“全球南方”大多數國家經濟體量都很小,沒有人在意。與幾乎所有的“全球南方”經濟體相比,英國的經濟規模顯得非常大。但現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印度等國也顯著增長,“全球南方”已經成為非常大、非常重要的經濟體,25年前很少有人真正預料到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