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松 編輯/鄢子為
華為剛收到兩筆款項,共計115億元。
3月1日,賽力斯、阿維塔同時宣布,已向華為支付第二筆“引望”股權轉讓款,分別為57.5億元。
深圳引望,是華為子公司,前身為車BU,即“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
去年,賽力斯、阿維塔表示,將分別斥資115億元,購入引望10%股份,分三期支付。2024年10月,兩家車企各向華為支付了第一筆款項。
“引望已出具出資證明書及股東名冊。”賽力斯稱,第二筆錢的付款條件已經滿足,2月28日,為股權交割日。
估值1150億元的引望,兩大股東已就位,進入新階段。
破殼在即
年初,一些華為車BU的員工,曬出在新東家深圳引望的工號。從1月1日起,他們的薪資由深圳引望發放。
一位將于7月入職的應屆生告訴《21CBR》記者,是深圳引望給自己發的offer。
“引望的技術、資產及人員轉移工作,按協議約定有序推進。”阿維塔股東長安汽車表示。
按《股權轉讓協議》,賽力斯等車企,支付第二筆款項的條件是,引望完成實質性裝載。
比如專利、商標轉讓,已提交變更登記并獲受理,不得少于5500件;有形資產的所有權,轉移至引望;超4675名員工的用工關系,轉移至引望。
這意味著,新巨頭即將破殼,用了五年的名字,要改口了。
華為車BU,成立于2019年5月。
“將華為積累的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優勢延伸到智能汽車產業,成為智能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 華為內部文件如是指出車BU的定位。
2021年,華為打造出“智選車”合作模式,汽車設計、開發和銷售都由其主導,相關車型搭載車BU部件。
余承東,于2022年9月升任車BU董事長。在他的帶領下,這塊業務合作伙伴增多,“智選車”模式于2023年11月升級更名為“鴻蒙智行”。
鴻蒙智行模式下,車企不僅采用華為的智駕解決方案,還與其在產品、質量、銷售、服務、營銷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
余承東曾在直播間回憶道,2020年,華為跟很多車企談合作,沒有人愿意,但與賽力斯“一拍即合”。
賽力斯原名小康股份,曾是重慶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車企,2020年,扣非凈虧損超過23億元。
在華為智駕、營銷等能力加持下,賽力斯市值飆升至1800億元,一躍成為頭部車企。其預測,2024年總營收超1442億元,凈利潤超55億元。
問界打樣,華為陸續與奇瑞、北汽新能源和江淮汽車合作,推出智界、享界、尊界三個品牌。
“問界大賣,2024年一季度,我們的智選車BU、車BU,全部扭虧為盈。”余承東對外表示。
引入戰投
有了鴻蒙智行的訂單,車BU快速壯大。
2023年11月,華為宣布成立一家獨立公司,將車BU及相關人員資產注入,并開放外部融資。兩個月后,引望注冊成立。
“ (華為)是國內智駕的頭部。”自動駕駛公司馭勢科技董事長吳甘沙告訴《21CBR》記者。
在他看來,這是持續投入資源的結果——華為招的人,都是業內培訓好的高手,省掉了從0開始的時間,且組織能力強。
即將入職引望的人士稱,公司開出的薪資,比較有競爭力。
有報道稱,引望擁有超7000人的研發團隊,在研發上累計投入400多億元。
“過去幾年,車BU每年虧100億元,后來虧80億元,2023年虧了60億元。”余承東在2024年初算了一筆賬。
賽力斯入股時,發布了一份針對引望的模擬審計報告。
這份文件指出,引望2022年、2023年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1億元、47億元;同期凈虧損分別為75.9億元、56億元。
2024年,引望由虧轉盈。1-6月,營收增至104.4億元,凈利潤高達22.3億元。
趨勢向好,阿維塔科技,于去年8月宣布,擬斥資115億元,獲得引望10%股權。
同月,賽力斯以同樣的金額,并購引望10%股權。引望估值達到1150億元。
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春靡l展前景,稱要花三年時間,實現問界年產銷百萬臺量級目標,帶動“引望百萬臺套供應”。
“這是一年前談的估值,如果現在談,早就不是這個數了?!?/p>
華為時任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稱,引望引入的投資者必須是戰略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作為一個獨立公司,引望會平等地對待所有客戶。
2024年12月,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稱,引望此前為長安汽車預留了20%的股權,考慮到阿維塔與華為合作更緊密,由其先購買引望10%股權。
“未來會根據情況,對預留的另外10%股權作出安排?!敝烊A榮表示。
加速上車
過去的2024年,鴻蒙智行共銷售44.5萬輛車。
在高端市場,起售價近47萬元的M9,上市一年就攬獲超20萬臺大定。
銷量就是硬道理,鴻蒙智行陣營其他車企,重視與華為的合作。
“智界”是華為與奇瑞汽車打造的品牌。其董事長尹同躍直言,“跟著華為走,肯定成功;跟著余承東走,肯定成功。”
尹透露,為了順利推進與華為的合作,奇瑞開除了一個高管,稱“誰不聽就走人,理解就合作,不理解就走人”。
緊隨阿維塔腳步,長安汽車旗下另一個新能源汽車品牌深藍,也選擇和華為合作。
深藍汽車 CEO 鄧承浩告訴記者,S07和L07兩款產品,已經搭載華為乾崑智駕解決方案,成為20萬元內首搭該方案的車型。
智駕功能,是用戶購車時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鄧承浩判斷,2025年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智能化所占比重,將會越來越大。
比亞迪旗下方程豹、東風嵐圖等相關車型,也搭載乾崑系統。
廣汽集團也于2024年底,官宣與華為聯手打造新品牌,大概率會采購引望產品。2025年,數十款搭載乾崑系統的新車,將上市。
引望最穩固的訂單,還是來自“四界”。2025年,鴻蒙智行銷售車型擴充至超過10個,將沖擊更高銷量。
拿到更多訂單的引望,技術迭代加速。據悉,車BU正在壓強式投入研發下一代高階智能駕駛系統。
“自動化、電動化是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下半場就是智能化。”
余承東表示,競技比賽中,取得勝利還要看下半場。他預計,L3級自動駕駛最快將于2025年實現商用。
除了技術實力,吸引車企的,還有華為的品牌勢能。
2月20日,余承東宣稱,華為智駕系統,已經全國都能開、有位就能停,為 L3 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左手智駕,右手品牌,引望產品加速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