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江珊 廣州報道
“南沙正在加快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其中最關鍵最重要的就是法治化。”在3月19日廣州市南沙區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介會上,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劉煒提出,企業和企業家是南沙發展的最佳合伙人和最佳代言人,南沙將一如既往厚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法治土壤,為廣大企業和企業家安心發展打“雨中傘”、送“雪中炭”。
在推介會上,南沙區人大常委會、紀委監委、公安分局、法院、檢察院、司法局、市場監管局、政務和數據局、綜合執法局等9個部門單位,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合計發布推介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91條創新服務舉措。各發言代表紛紛現場公布了法治熱線,個別部門負責人還公開個人聯系方式,靠前服務了解企業訴求,主動接受企業監督,釋放南沙護企興商的強烈信號。
劉煒稱,“就是用最強有力的措施,給政府部門依法行政帶上‘緊箍咒’,為企業防范非法侵擾筑起‘護城河’,讓企業預期更穩、信心更足、活力更強。”
本次推介會由中共廣州市南沙區委員會、南沙區人民政府、廣州市工商業聯合會聯合主辦,中共南沙區委政法委員會、廣州市南沙區法學會聯合承辦,400余名政府部門、企業、機構、協會代表出席。
9大部門:新措施重在穩預期、強信心
近年來,南沙出臺全省首個區縣級法治化營商環境規劃,連續7年法治廣州建設考評優秀,在2023—2024 年度全國自貿區法治化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第一。在此基礎上,南沙提出營商環境“沒有最優、只有更優”。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9個部門新措施亮點如下。
區人大常委會發布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一號決定”:決定共12條,重在指方向、定目標、提要求,強調全區上下要為企業當好“店小二”,以超常規的思路舉措破解企業發展難點痛點,綜合運用人大各項法定職權,既“香”又“辣”開展監督,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南沙已擁有專屬于自己的南沙方案(《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南沙條例(《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條例》)、南沙新區條例(《廣州市南沙新區條例》),還將發布南沙人才發展條例,并且已經在《廣州市數據條例》擁有南沙專章,還將在跨境電商條例擁有南沙專章。此外,南沙擁有全市唯一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可以推動國家法律法規在南沙的調整適用。
區紀委監委發布優化營商環境負面清單:清單提出嚴禁落實政策走樣、吃拿卡要行為、破壞市場公平、擅自設置障礙、干擾企業經營、漠視企業訴求、增加企業負擔、各類利益輸送等八類要求,要“找關系才兌現,不找關系不兌現”“小鬼難纏”“不找中介不能辦”等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都可以撥打監督與舉報電話(020-84986949)。
市公安局南沙區分局發布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十條:要搭建“碼上企安”智慧平臺,涉企訴求直達公安各警種,24小時護企專線(020-39913852)實行“首接負責制”,緊急事項30分鐘內啟動應急響應。同時,南沙創新“預約辦+延時辦”組合服務,引導企業錯峰辦理,實現彈性服務“零等待”。
區法院發布“南法圖南 連心惠企”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措施:措施共8條, 通過“繁簡分流”機制,實現涉企案件“快審快辦”,并借助AIoT智慧法庭等技術手段,推動審判流程智能化。同時,優化財產保全流程,推行“活封活扣”等靈活措施,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區檢察院發布推進“企安·圖南”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方案共18條,在六大重點產業園區設立“企安·圖南”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辦公室,對通過12309等渠道收集的線索,逐條梳理,篩查復核,打造“企呼檢應”48小時綠色通道。同時,建立涉外涉港澳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庫,為區重點產業企業提供“定制式”專業法律支持和維權指導,充分利用大數據監督模型,加強對“走出去”企業工作指引。
區司法局發布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十一條措施:加大對涉企行政規范性文件動態管理力度,及時清理并及時廢止或修訂不利于企業公平競爭、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和條款。同時,優化落實涉企行政復議申請容缺受理機制,打造一體化涉外法律服務平臺,組織開展涉外企業法治體檢活動。
區市場監督管理發布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六條:推出“保姆六條”,為企業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務。通過實施審前指導服務,包括爭取省藥監局審評認證中心在南沙設立分中心,對創新藥械的研發、申報、變更、檢查實行“一對一”服務;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提供分類分層差異化審前指導服務,從場所選址、圖紙審核、現場預勘、食品安全培訓等提供全方位指導幫扶。此外,省、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在南沙設有分中心,發明專利審查周期由22個月縮短至3個月,實用新型專利由6.5個月縮短至1個月,外觀設計專利由3個月縮短至兩周。
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發布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十一條:通過改串聯為并聯,將企業從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到辦理不動產登記的審批時間由25個工作日壓縮至12個工作日以內。此外,南沙還將在區政務大廳新增“辦不成事”反映洽談區,聚焦企業辦事的堵點、痛點和難點,精準發力,確保問題“一跟到底”。
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發布提升涉企行政執法質量優化營商環境七項措施:在六大產業園區設立“云上暖企”平臺,提供精準化、前置化執法服務指導,同時,利用無人機、衛星遙感、互聯網等技術,探索推進非現場式執法,對關鍵要素實行“一表通查”,全面實施行政執法“觀察期”制度,企業期內改正的依法減輕或不予處罰,在國土領域試行行政處罰承諾從寬裁量制度,為加快土地供給流轉減負釋能。
企業回應:“更優”的營商環境一定是“雙向奔赴”
企業既是營商環境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直接參與者。一個地區的營商環境究竟如何,歸根結底要看企業“用腳投票”的結果。
過去一年,南沙企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立昇智駕項目投產,小馬智行美股上市,晶科電子港交所上市,晶泰科技項目落戶,中科宇航實現中國商業航天企業首次向國際用戶提供發射服務,紛紛秀出南沙營商環境的厚實底色。
截至目前,南沙集聚近30萬經營主體、企業占80%,去年新設企業數增長近1.7倍、增速全市第一。
會上,南沙區工商聯主席羅建中發布《政企同心 雙向奔赴——關于積極參與南沙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倡議書》,倡議企業做到“三要三不”,即要守法誠信,不違規經營;要親清交往,不利益輸送;要富而有責,不觸碰底線。
“南沙區工商聯將牢固樹立‘服務企業就是服務南沙’理念,積極主動作為,建立閉環服務機制,落實‘南沙企業日’、定期舉辦區、街(鎮)領導參加企業座談會、懇談會等制度,不斷優化服務。”羅建中說,將以“圖南之志”為引領,與企業和企業家攜手共進,共同為南沙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南沙還首次聘任10名南沙區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觀察員,持續引入第三方探索政企協同共治。“今年,是我們公司扎根南沙發展的第十一個年頭,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們見證了南沙的快速發展,公司也在南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首批觀察員之一、廣東奧飛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李碧妍在會上分享道。
此前,奧飛數據在大崗投資20億元,打造灣區智算樞紐項目,得益于南沙合法便捷的行政審批,極大地縮短了項目建設開發的周期。“我們深度體驗了一把‘拿地即開工’的加速度,從拿地到投產僅僅用了18個月時間。”李碧妍繼續分享,就在去年,奧飛數據通過司法維權在南沙法院起訴立案共4宗,立案應追討金額達1.58億元。“可見,法治并非企業的枷鎖,而是企業健康發展的保障和動力源泉。法治化營商環境就是企業的‘定心丸’。”
奧飛數據作為南沙本土企業,成為“華南智算第一股”,也是南沙首家上市的科技企業,在全球投資建設70個算力中心及大型跨國超高速通信傳輸基礎設施。李碧妍在會上代表南沙企業鄭重表態,將積極參與南沙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守法經營,富而有責,政企同心,雙向奔赴,共同營造“沒有最優、只有更優”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活動期間,南沙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全棧式服務平臺同步上線,并面向各級黨委政府部門、村(社區),以及相關單位組織,同步啟動南沙區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優秀創新案例征集,全過程挖掘觀察展示南沙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最新一線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