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中國拓展投資的新空間在何處?

2025年03月25日 05:00   21世紀經濟報道

黃衛挺(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

在近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文秀表示,中國拓展投資還有很大空間,并表示“擴大內需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期戰略”。這是在“兩個大局”深度互動時代背景下做出的重要戰略抉擇,是構建中國特色大國經濟框架的關鍵環節。當前,政策層面已經圍繞提振消費做出相應部署,從全方位擴大內需的角度看,還要繼續發揮好投資的關鍵性作用。

從發展階段看,我國擴大投資的潛力和空間依然巨大。立足“國之大者”和“十五五”發展需要,擴大下列領域投資既有必要,也有空間。

一是新質生產力投資。這是最具成長性的投資領域,也是贏得未來競爭的關鍵所在,既包括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投資,也包括備受關注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投資。可以預見,“十五五”時期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低空經濟、航空航天等新領域新賽道的投資規模有望保持快速增長。

二是新型城鎮化投資。有別于以房地產為主的城市規模擴張投資,“好房子”建設、城市更新、提升人居環境和安全韌性水平等將成為未來投資重點。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公布的測算結果,未來5年我國城市燃氣、供排水、供熱等城市地下管網等“里子工程”改造投資需求約為4萬億元。

三是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和老舊基礎設施更新。為了更好適應和支撐智能時代的發展,適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將引領新一輪基建投資,比如數字基建、綠色基建將迎來高速發展階段。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較多短板和薄弱點亟待解決,聯網、補網、強鏈和更新換代將有所提速,同時,基礎設施將步入老化周期,基建“大維修”也蘊含巨大投資空間。

四是民生投資。未來十年是我國補齊民生短板、推動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的關鍵時期,必須加大“投資于人”的力度,比如通過增加投資改善提升消費環境、提升智能時代的人力資本、增加“一老一小”服務設施供應等。

值得關注的是,以上領域投資多數并不天然具備市場化投融資的條件,加上經濟周期性因素影響,投資潛力并不會自動釋放和實現。從投資領域自身特點看,不管是城市更新還是基礎設施建設,抑或是民生投資,均具有濃重的社會性、公益性色彩,存在經濟效益不直接但社會效益明顯、短期收益不多但中長期效果明顯等特征,在缺乏足夠政策誘因的情況下,社會資本進入的積極性不高。同時,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在探索未知,尤其是科技創新方面,存在投資周期長、項目風險高等特點,而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這在客觀上增加了其融資難度。從大的宏觀環境看,受經濟發展階段和周期波動影響,投資回報率總體走低、社會投資意愿不足等是近年來制約投資增長的重要因素,而一些具有較好投資回報前景的領域,目前還存在著一定的投資壁壘。同時,多數“投資于人”的事權在各級地方政府,在一些地方財力緊平衡、債務壓力大、缺乏足夠經驗等情況下,地方政府投資積極性以及對社會資本的帶動作用有所弱化。

針對上述問題,根本之策是要以更長遠的戰略眼光,解放思想、創新思路,持續釋放投資和經濟潛能。關鍵是要通過深化改革和機制設計,打通各類堵點卡點問題,切實調動各方面投資積極性,將潛在投資空間轉變為現實經濟中的投資增長。

首先,做實做細放寬市場準入方面改革,建立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的利益共融機制。既要深化服務業體制機制改革,專項清理不合理的服務業經營主體準入限制,激發民間資本投資活力,大規模釋放服務業投資潛能;也要加快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推進能源、鐵路、電信、水利、公用事業等行業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通過利潤控制等機制設計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更多公用事業和民生領域,用好市場機制實現更多社會功能。

其次,統籌功能性和盈利性,建立與新形勢下投資相適應的金融體系,為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提供融資支持。既要通過優化考核體系、創造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等手段,為金融機構平衡功能性和盈利性提供機制保障和貨幣條件支持;也要深化多層次市場體系錯位發展,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著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大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更好滿足多元融資需求。

最后,還需要加快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高各級地方政府的積極性。盡快明確增加地方自主財力、優化支出責任配置的具體辦法并落地實施,形成央地協同推進民生投資的格局,及時總結和推廣各地“投資于人”的成功經驗做法。

關注我們

无码av免费毛片观看一区二区,欧美亚洲国产人成aaa,国产精品无码不卡无码不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青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婷婷在线视频 | 日本熟女乱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