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全球資本正在持續進行結構性調整。今年3月,相關機構調查稱,機構投資者正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從美國股市撤資,全球資金正在從美股向歐洲和中國股市轉移,出現全球資本再平衡現象。
目前,這場資產結構調整短期表現為風險重估,但也可能因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相互作用,再加上地緣政治的變化,深刻影響全球未來的走勢。美國處于這次全球資產重估的“震中”,且疊加了多重破壞性力量,從而導致秩序混亂與風險重構。
從表象看,主要體現為美股科技巨頭股價劇烈調整。在過去幾年,美國股市由AI敘事催生了科技股泡沫,美國股市市值高度集中并被“七巨頭”推動不斷上漲。在21世紀初期納斯達克泡沫高峰時,科技股票僅占市場總市值的6%,現在七巨頭則占據了34%。由于中國DeepSeek的橫空出世,使得算力優勢帶給美國科技股的過高溢價被戳破,微軟等公司削減數據中心支出也加劇了市場對美國AI資本開支持續性的擔憂。
但更加不可忽視的是,資本逃離美國市場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美國信用的喪失。從全球化快速發展時期至俄烏沖突爆發后,全球資本信任美元資產的安全性與成長性。盡管美國聯邦債務已經達到危險的地步,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其安全性。然而,特朗普政府執著于加征關稅以及拋棄盟友做法帶來的不確定性,動搖了國際資本對美國的信任,失去了對美國資產安全性與成長性的信任。
根據一項針對美國CFO的調查顯示,約60%的CFO預計美國將在今年下半年陷入經濟衰退。市場的擔憂不僅是對美國不確定性引發衰退的不安,實際上,市場的潛意識中充滿了對美國未來的迷茫以及由此產生世界“大變局”的恐慌。
中國資產價格不斷上漲體現了國際資本的回歸。美銀證券近日發布的亞洲基金經理調查報告顯示,從資產配置偏好來看,中國市場躍升至亞洲第二,50%的機構投資者開始建倉中國資產。國際資本增持中國資產,除了因為中國資產估值偏低,在結構性對沖美國風險外,主要是中國市場出現重大變化。
從宏觀的角度看,首先,DeepSeek的出現改變了市場對中國科技和中概股前景的看法。國際資本突然發現,中國在科技產業領域出現了飛躍發展,DeepSeek不僅代表了原創新能力,還會給具有商業應用優勢的中國以巨大的AI賦能。因此,DeepSeek意外成為一個杠桿,戳破美國資產泡沫的同時增加了中國科技與潛力的重量。
其次,中國宏觀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在實施具有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以外,房地產業調整的尾部風險已經釋放,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頒布促進消費的措施。中國還將通過立法以及其他多種政策鼓勵民營企業發展,DeepSeek效應也引發了政府與企業共同投資于創新并可能形成周期性動力。
從市場的角度看,摩根士丹利近日再度上調中國市場目標價,預計到年底恒生指數、國企指數、MSCI中國和滬深300指數有8%-9%的上行空間。上調的理由主要是市場內生因素好轉。其一,財報表現超出預期:MSCI中國公司出現3年半以來首次凈業績超預期。其二,盈利預測提高:因財報超預期和宏觀改善而上調2025和2026年MSCI中國盈利增長預測至7%和9%。其三,估值差距收窄:MSCI中國估值將與MSCI新興市場看齊,消除長期折價,修復過低估值。
可以看出,中國資產重估有著堅實的基礎。除了摩根士丹利上調中國市場目標價,高盛在最新報告中表示,投資者對美國關稅威脅反應鎮定,同時中國AI敘事被視為游戲規則改變者,預計將在未來十年內每年提升中國每股收益2.5%并吸引超2000億美元資金。此輪全球資產配置再平衡,既是對處于不同經濟周期的中美再平衡,更是全球資本從長期的維度對中美未來發展信心的再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