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兩年,我國人群高發的食管癌、胃癌、肝癌標化的發病率逐年下降,我國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從2015年的40.5%上升到了2022年的43.7%,如期實現了健康中國行動的階段性目標,但是與發達國家接近70%的水平仍有不少差距。
為了進一步提升國人早篩早診早治意識,推動精準治療落地,打通癌癥防治“最后一公里”,助力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21世紀新健康研究院特聯手專家、企業等共同打造21CC(cancer care,癌癥關注)專題系列內容,歡迎關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閆碩 北京報道
2025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
近年來,我國的腫瘤防治工作已取得顯著進展,2019-2021年,我國癌癥的整體5年生存率達到43.7%。然而不同地區、不同層級醫療機構在診療水平和資源配置上存在的差異,仍然制約著患者的生存獲益。
自2020年起,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先后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單病種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的通知》、《關于印發腫瘤診療質量提升行動計劃的通知》等文件,以進一步優化診療路徑與醫療資源配置、提升整體腫瘤診療水平。
腎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國家癌癥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腎癌新發病例數約為7.37萬例,死亡病例數約為2.4萬例。
作為發病率、死亡率較高的惡性腫瘤,腎癌的診療質控工作重要性日益凸顯。國家腫瘤質控中心腎癌質控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長何志嵩教授指出:“作為癌癥防治工作者,我們既要著力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更要助力構建覆蓋全域、層級貫通的規范化診療體系,讓優質醫療資源真正惠及每一位患者?!?/p>
質控管理面臨挑戰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以及公眾健康意識的提高,腎癌的早期發現率與過去相比有長足的進步。與此同時,隨著醫療器械及醫藥研發的進步,我國在腎癌的診療水平上,與國際先進水平已沒有太大差別。
但由于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勻,城鄉診療水平相差較大,目前腎癌整體五年生存率為65%,相比部分發達國家的78.1%仍有差距。也因此,診斷、診療的規范化亟待進一步提升。
2024年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4版)》,其中在“單病種質量控制”中納入了腫瘤專業醫療質量控制指標內容,涉及10個癌種的6項監測指標。腎癌被列入其中。
“腎癌是一個小癌種,在我國,腎癌的發病率在諸多腫瘤種中排在第16位,死亡率排在第18位,但是國家從17個癌種選擇10個作為‘國考’癌種時,將腎癌納入其中,足以證明腎癌質控的重要性。”何志嵩教授說。
何志嵩教授表示,推動腎癌規范化診療的過程中存在諸多痛點。在篩查層面,目前腎癌的篩查手段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事實上,個體在體檢時具體的項目應該更加個性化,針對個體的年齡、過往病史等信息設計體檢方案。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同時也可以彌補診療的不足。
在治療層面上,由于腎癌是以外科治療為主的疾病,所以提升醫生的手術能力至關重要,這也是腎癌質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何志嵩教授表示,相關指標設定了保腎率,研究證實,保留腎臟對患者的整體生存率有所幫助,可以減少心血管事件以及腎功能衰竭的發生。
“腎癌質控不僅僅要求不斷提高技術水平,更要求把相對來說發展得不那么好的醫院的水平提升上來,達到均質化、公平化。同時,我們也需要考慮如何將頭部醫院已有的高水平診療能力實現下沉,讓更多患者從中獲益?!焙沃踞越淌趶娬{。
夯實規范化診療體系
在腫瘤診療領域,不斷夯實規范化的診療體系,有助于縮小區域間、機構間的診療差距,切實改善患者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
當前,腎癌單病種質控工作正深入推進。何志嵩教授指出,我國晚期腎癌一線治療已進入靶免聯合治療時代,患者的生存時間有明顯提升。去年10月,腎癌質控首批試點中心建設啟動,全國共213家醫院被納入第一批腎癌質控試點單位,開啟了對腎癌診療規范化的全面探索。首批腎癌質控試點中心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優化流程,為全國范圍內腎癌診療體系提供借鑒和參考,為提高腎癌整體生存率提供支持。
與此同時,遼寧省、廣東省等地已成立省級腎癌質控中心,推動腫瘤規范化診療,全面提升不同層級醫院的診療水平。
“我們希望今年在各省加快成立腎癌質控中心,通過從國家到省再到試點單位的路徑,系統提升各單位規范化診療水平。另外,目前‘國考’的6項監測指標中,腎癌涉及的有4項,我們希望通過國家癌癥中心數據收集的能力,拿到這4項指標的相關數據,去評估現在推進的情況,然后再與各試點單位溝通交流。同時,借助這4項指標,推進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腫瘤專業質量控制指標(2023年版)》中腎癌的11項指標?!焙沃踞越淌谡f。
隨著各項指標的推進,腎癌質控管理也越來越細。何志嵩教授表示,無論是診斷還是治療,尤其對于晚期的腎癌,大家一定會有更多的關注,也會有更多的投入。同時,我們也要把在技術層面的關注放到更宏觀的層面,比如早期如何提高篩查效率,這涉及的不僅僅是泌尿科,還包括醫學影像等科室。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知識儲備、臨床經驗的不同,臨床醫生對質控指標的理解、執行也存在差異,這為質控管理造成極大挑戰。
在推進腫瘤規范化診療的過程中,需要選拔和培養一批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腫瘤規范化診療質控講師,確保相關政策、指標、指南及信息化建設有效推進,提升各級醫療機構在腎癌等癌種診療領域的質量管理水平。
對于未來腎癌質控工作的重點,也有臨床專家表示,近些年,國家陸續出臺政策推動包括腎癌在內的惡性腫瘤診療水平的提升。未來,國家腫瘤單病種質控工作將持續完善四級質控組織體系搭建、單病種質控指標與標準體系建設,能力建設將涵蓋診療各環節;大力推行“單病種、多學科”診療模式;加速信息化建設,用大數據實現實時監測與智能預警;用科學有效的手段來推進質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