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首席策略“轉會”東方財富,研究所頻現另類跳槽

2025年03月27日 23:38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崔文靜,實習生,張長榮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實習生 張長榮 北京報道

  AI+時代,深度研究與專業觀點的價值進一步凸顯。近月來,券商首席的“轉會”速度也在加快。

3月26日,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結束了在中信建投的最后一天任職。下一站,他將前往東方財富證券,出任首席策略官和研究所副所長。

相較于中信建投,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的規模小得多,起步也晚得多。隨著2024年8月原興業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建筑建材行業首席分析師孟杰加盟東方財富證券并出任研究所所長,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正式開啟“2.0”時代。此番陳果的加入,東方財富研究所再得一員“大將”。

陳果以精準把握市場而聞名,曾在2020年市場底部提出“黃金坑”與“復蘇牛”。2021年提出從“茅指數”到“寧組合”,成為“寧組合”的首創者。

除了陳果,近月來,研究所首席及以上人才換所時有出現。截至3月27日,僅2025年以來,即至少有銀河證券、國金證券、東方財富證券、太平洋證券、財通證券、方正證券、華福證券在內的7家券商研究所迎來新任首席經濟學家、副所長、所長或執行院長。

從研究所人員變動情況來看,一個新趨勢漸趨顯現:昔日的普通研究員流動放緩,首席經濟學家等頂端人才流動反而提速。在多位券商資深人士看來,這與傭金縮水下,研究所大舉擴容階段結束,AI+時代下深度研究價值重要性提升密切相關。

 逆勢布局者

3月26日,陳果結束了在中信建投證券的最后一天任職,啟程前往下一站——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

自2021年加入中信建投以來,陳果即擔任首席策略官。前往東方財富證券后,除了擔任首席策略官,他還將同時擔起行政職務——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副所長。

中信建投研究所無論是規模之大還是成立時間之早,均排在我國證券公司前列。與之相比,2015年才轉型互聯網券商的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布局則慢了一步。不過,這也使陳果擁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

東方財富證券可謂研究所業務的逆勢布局者。

隨著2023年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的正式啟動,券商研究所傭金分倉大幅銳減,過去幾年間研究所大規模招兵買馬的擴容階段已經結束,在此背景下,降薪裁員成為了券商研究所的新趨勢。

但東方財富證券反而加大了研究所布局力度。在2024年年報中,東方財富證券提到,其正在加快證券研究業務發展,廣納優秀人才。2024年8月,原興業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建筑建材行業首席分析師、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基礎建設研究中心總經理孟杰加盟東方財富證券并出任研究所所長,正式開啟了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的“2.0”時代。

“人才是研究業務持續發展的動力,在籌備期間,將會花大量時間廣納人才,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上任之初,孟杰曾如此表示。

如今,陳果的加入,則意味著東方財富證券覓得又一員大將。

2021年加入中信建投以前,陳果是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師、研究中心副總經理。作為策略研究的領軍者,他不僅具備扎實的研究功底,同時也是一名“網紅”分析師。受訪券商研究所資深人士認為,陳果未來可以為東方財富證券導入相關資源,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助力東方財富證券實現“專業研究—流量曝光—業務轉化”的閉環。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研究團隊已經有所擴容。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東方財富證券目前的分析師人數為59人,在券商中屬于中等規模,與華安證券(61人)、山西證券(60人)、平安證券(57人)等較為接近。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相較于傳統券商,作為互聯網券商的東方財富證券,在研究業務布局上更側重技術助力。根據其2024年年報,東方財富研發重點投向十大項目,其中之一為智能化財經新社區平臺,該平臺旨在構建一個更加靈活且全面的智能互動平臺,拓展東方財富證券智能化研究的應用場景,并滿足多平臺及不同用戶群體的智能化互動需求。

東方財富證券看重人工研究與技術賦能的深度融合,其在技術方面具有先天優勢,挖掘研究人才是東方財富證券當前的關鍵所在。”某券商研究所資深人士分析道。

根據該人士分析,更重要的是,技術與研究相結合之下,東方財富證券無需像過去的傳統券商研究團隊一樣大規模招兵買馬,而是更需要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專家型研究人才,以快速輸出具有市場影響力的深度觀點,陳果即屬于此類人才

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的這一招聘需求,恰與AI+時代研究所的人才流動新特點相匹配。 

研究所人才流動趨勢

實際上,陳果更換研究所只是數月來券商資深研究人員換所的一個縮影。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僅2025年1月1日—3月27日間,即有至少7家券商研究所迎來首席經濟學家、副所長、所長或執行院長。

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研究所人才流動呈現明顯的“頂端化”趨勢。即,具有深度研究能力、行業影響力的高端研究人才流動更頻繁。相較之下,過去幾年間,普通研究員跳槽相對更多,但2023年以來已經大為減少。

這一變化背后,與政策和市場環境息息相關。

研究所創收變化,是關鍵因素之一。券商研究所收入對傭金分倉的依賴度頗高,高者可達八九成。伴隨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的持續推動,近兩年來多數券商研究所收入大幅下滑。受此影響,向研究人員拋出的橄欖枝明顯減少;相反,裁員與末位淘汰,在更多研究所成為不得已的現實。

根據券商研究所資深人士講述,在2023年之前的幾年間,諸多券商研究所大舉擴容。彼時,一位勤奮、有天賦的年輕研究員,鍛煉三五年以后,有機會跳槽至其他研究所擔任行業首席。一邊做研究、跑路演,一邊尋找待遇與職位更高的新工作,是彼時不少研究員的常態。然而,2023年下半年公募基金費率改革正式啟動后,券商研究所收入銳減,裁員降薪漸次開啟。一些昔日尋覓新機會的研究員,轉而將目標轉為“保住工作”,研究員跳槽逐漸減少。

此后,隨著分倉傭金下調帶來的研究所沖擊波日漸消化,以及AI+時代的到來,券商日漸意識到,在AI+時代,普通研究容易被機器取代,深度研究與專家型人才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有鑒于此,爭取更多高端研究人才,成為一些券商研究所努力的新目標。

與之相伴,首席經濟學家等高端人才流動頻繁起來。在既有研究職位的基礎上給予更高的行政職務,是此輪券商研究所“挖人”的常見方式

比如,原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已于2025年3月辭職,回到老東家方正證券。方正證券除了給到燕翔首席經濟學家職務,同時聘其為研究所副所長。

再比如,原天風證券副所長、固定收益首席孫彬彬于2025年2月離職,其選擇加入財通證券,研究職務提升為首席經濟學家,行政職務也升級為研究所所長。

陳果加盟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出任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官,亦是類似路徑。

除了人才流動“頂端化”,研究所人員變動的另一個特點是:“頂端化”人才在中小券商間的變動更為頻繁;從頭部券商研究所離職者,轉入其他券商后職務往往獲得很大提升。

比如,從中信證券離職的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程強,加入德邦證券以后,其不僅研究職務升級至首席經濟學家,同時還出任研究所副所長,并且不足兩月即升任研究所所長。

再比如,昔日的中金公司家電行業首席分析師、董事總經理何偉,加盟銀河證券以后,出任研究所副所長一職。

華福證券,是中小券商研究所高端人才頻繁變動的典型代表之一。

2024年,華福證券迎來多位重要研究成員的加盟。3月,原德邦證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任志強轉所至華福證券,出任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4月,原國泰君安研究所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張宇,出任華福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及金融首席分析師。11月,原國海證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師李楊,擔任華福證券副所長、金融工程團隊首席分析師、金融產品及財富管理研究首席分析師職務。

今年2月,原財通證券研究所商社首席分析師劉洋加盟華福證券研究所,擔任華福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社會服務 / 商貿零售首席分析師。

此外,方正證券、天風證券、德邦證券、財通證券、興業證券等多家中小券商,以及正在推進合并的頭部券商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2024年以來亦有多位高端研究人才職位變動。

關注我們

无码av免费毛片观看一区二区,欧美亚洲国产人成aaa,国产精品无码不卡无码不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综合在线精品女同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片 |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 天堂久久久亚洲国产一区 | 亚洲一区网站观看 | 久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