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鄭青亭 北京報道
3月28日,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陳祖恒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生產力促進局將立足新發展階段,推動香港與內地創新體系接軌,讓香港成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窗口和核心城市。
2025京津冀協同創新與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辦。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簽署框架合作協議,進一步推動京港協同創新邁向更高臺階。北京云跡科技與香港諾達機器人也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圍繞聯合研發和市場開發開展全面合作。
陳祖恒在致辭中透露,今年4月中旬,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將聯同中關村青創中心、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及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香港成立“出海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支持和認證服務,支持企業善用香港的國際化應用場景,加快產品、技術出海,邁向全球。
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本屆中關村論壇開幕式現場氛圍熱烈,各界對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突破展現出高度期待。在科技成果展示環節,一批由中國企業生產的人型機器人尤為引人注目,展示了我國在AI和機器人領域的快速發展。
針對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的“新型工業化”目標,陳祖恒表示,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將通過整合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前沿技術應用方案,為新質生產力項目提供全鏈條支持,加速重點領域的產業化落地,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方面。
談及香港的科創優勢,陳祖恒指出,香港擁有五所位列全球百強的大學,科研基礎實力雄厚。同時,國家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前沿技術領域已形成體系化研發能力,為內地與香港協同創新奠定了技術基礎。未來,通過發揮香港連接世界的橋梁和窗口作用,香港與內地的合作將推動前沿科技的規模化應用,實現從本土創新到全球價值鏈延伸的跨越式發展。
談及近期DeepSeek等大模型企業的快速崛起,陳祖恒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公認的貿易樞紐,在跨境貿易規則銜接、海關標準互認等方面具有制度性優勢。通過引入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術,結合香港的國際化資源配置能力與內地制造業的規模化優勢,可構建高附加值的供應鏈體系,提升產品研發精度與市場推廣效能,實現從生產端到國際市場的全鏈路競爭力提升。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是一家以市場為導向的領先科技與綜合制造服務的國際新型研發機構,通過先進技術、人才培訓和政府資助計劃管理,助力香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去年,該機構服務了37,000多家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為業界及香港特區政府完成了超過1,000個科技研發項目,90%以上已經落地應用。
(實習生蘇洋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