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己派 編輯/鄢子為
上海AI巨頭,努力轉型。
3月26日,商湯披露財報,去年凈虧損43億元,同比收窄33.7%。
“去年,我們對業務架構,做了較大調整,高效集中資源,投向核心業務,即生成式AI和視覺AI。”當晚的業績電話會上,董事長兼CEO徐立表示。
重中之重的生成式AI,已成為商湯最大收入來源,收入占比約64%。徐立說,這是公司史上,最快突破20億元營收規模的板塊。
創始人湯曉鷗逝世后,過去一年,徐立帶領的商湯,過得不平靜。
業務轉型、組織重組,公司邊裁員,邊集中彈藥,尋找新出路。
重劃版圖
老師離開已一年多,去年年底,徐立用1個半月時間,完成一輪大盤整。
他將新架構定為“1+X”。
1即核心業務,生成式AI及視覺AI(傳統AI);X指垂直領域生態,包括智能汽車“絕影”、家庭機器人“元蘿卜”、智慧醫療等。
這輪調整下來,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有3756名員工,相當于6個月時間,削減916人。
新架構下,徐立團隊重押生成式AI,確立“AI基礎設施(大裝置)-大模型(日日新)-應用”的三位一體戰略。
按其設想,緊密集成應用、模型和算力,以降低計算成本,一旦商業模式成熟,就能獲取足夠多的市場份額,實現可觀的商業回報。
“當前無論是模型服務還是應用服務,最后都等價于計算資源的變現。在中國,資源變現的商業模式,相對成熟。”徐立說。
轉舵的新板塊,發展迅猛。
2024年,其生成式AI收入,突破24億元,同比增長103%;貢獻的收入比重,從2023年的34.8%,提升至63.7%。
商湯稱,市場對生成式AI模型訓練、微調和推理的需求,爆發性增長。
這塊業務能做大,多虧商湯幾年前就大手筆囤卡、搞“數字地產”。
公司早在2019年就投入使用第一個千卡GPU集群,當時還沒有ChatGPT。
在上海臨港投建的AIDC智算中心,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一砸就是56億元投資,投運已三年。
現在,商湯手握的總算力規模,超2.3萬Petaflops。
此長彼消
生成式AI狂飆,傳統業務減速。
商湯另外兩大業務,智能汽車、視覺AI,去年收入都下降不少。
其中,視覺AI收入,同比降幅達39.5%。公司解釋,因聚焦高質量客戶,同時積極向視覺AI客戶推銷生成式AI。
徐立團隊,靠計算機視覺起家,這一傳統業務,有大量定制化項目,難以標準化,成本下不來,利潤上不去,常年拖累業績,讓商湯淪為“勞動密集型”企業。
剔腐生肌,徐立雙管齊下,變革老業務。
國內市場,團隊以求穩為主,選摸透的成熟場景,加入新的AI能力。商湯提到三個挑選標準:差異化優勢強、利潤率較高、現金流充沛。
海外市場,其大力拓增量,擴大伙伴體系,重點賣能帶來重復性服務和授權收入的方案和產品。
現在,傳統AI的收入占比,不足三成。
電話會上,商湯CFO王征提到,視覺AI的客戶復購率,明顯提升,該板塊合作超3年的長期客戶,約占總量的4成。同時,海外市場大部分產品,都跟視覺AI相關。
未來,公司計劃將多模態模型能力,導入視覺AI業務。
不過,過去深耕傳統業務,部分負面影響仍未消弭。
負重前行的商湯,2018年至2024年,七年累虧超540億元。
連年虧損,影響投資者信心。截至3月28日收盤,商湯總市值為555億港元,較3000億港元的巔峰,相距甚遠。
去年,公司貿易應收款項總額的賬齡,有所惡化。原因在于,大部分歷史收入,來自智慧城市這樣的傳統業務,付款周期長,部分客戶面臨暫時的預算限制。
多點開花
虧損多年的商湯,渴望掙錢。
為充沛現金流,徐立團隊加碼利潤率更高的新業務,亦勒緊褲腰帶。過去一年,公司銷售開支,同比下降20%,行政開支亦減少3%。
此外,他欲借助生態手段,擴大贏面。
戰略重組之后,拆分的各生態企業,設立獨立CEO,對各自業務負責,獲更靈活的激勵機制和融資通道。
這些放出去獨立奔跑的“小將”, 聚焦各自耕耘的細分市場,今年拿錢頻頻。
1月,商湯善惠完成A輪融資,由金沙江創投領投。其主攻零售場景,服務無人零售運營商和零售品牌客戶,正發展海外市場。
緊接著,商湯醫療完成過億元Pre-A輪融資,款項將用于推廣其醫療大模型“大醫”及“SenseCare智慧醫院”綜合解決方案。
商湯表示,自2024年底至2025年初,5家生態企業,完成對外融資。
多點開花,徐立想得很明白,技術再通用、再基礎,也只是工具,“場景化始終是技術走向大眾、實現商用的關鍵。”
在他眼里,可能創造巨大行業機會的超級應用,有三個,分別是機器人、AI助手/AI伴侶、自動駕駛。
其中,機器人領域,徐立認為,“在有生之年,人類將與機器人共存,它們的數量甚至可能超過全球人類人口。這種可能性,超過50%。”
諸多努力,是否能提升盈利能力,時間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