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偉澤 香港報道
3月31日,在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人工智能委員會成立典禮上,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蔡冠深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排頭兵,擁有香港的國際化科研資源,深圳的產業化能力以及廣州的龐大應用場景,完全可以合力打造全球領先的AI生態創新鏈。
蔡冠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本次成立人工智能委員會,主要目的是為AI領域的企業之間搭建溝通平臺,促進大灣區AI產業發展。他向記者透露,目前委員會中有不少成員的公司對在香港設立分公司感興趣,希望能利用香港國際化優勢進一步對外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創科局工業專員葛敏明認為,人工智能是個賦能的技術,需要與場景進行融合。因此,人工智能的發展除了需要數據和算力等傳統的要素之外,還需要場景和資本。因此特區政府正在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模型在場景中落地。由DeepSeek系統本地化的港產人工智能大模型HKGAI 目前已經在政府部門內使用。
對于此前香港特區政府所推出的100億港元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葛明透露,目前該基金所配對的資金盤已經達到600億港元以上,這些資金如果直接投資于香港的產業發展,能夠帶動非常大的間接投資。該目標希望在未來五六年內實現。
華潤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浩然指出,目前AI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技術的進步走在法律之前。如何平衡科技創新與法律框架是特區政府關注的重點之一,既不能過于嚴格,也不能讓AI技術發展失去限制。因此,特區政府所提出來的“兩條腿走路”的策略能有效促進香港AI健康發展。
2024年10月,香港特區政府發表有關在金融市場負責任地應用人工智能的政策宣言。宣言提出開放與審慎并行的政策方針,推動金融機構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時平衡創新與風險管理,鼓勵金融機構制定人工智能管治策略,采用風險為本的方法,確保人為監督能有效緩解潛在風險。
李浩然表示,在AI領域,香港的立法者可以采用模塊化立法的方式。隨著AI技術的逐步完善,立法者可以針對部分成熟的技術先行立法,并隨著技術的發展逐步完善,此后可將不同技術的法規組合成為完整的AI法規架構。
慧科資本聯合創始人邱達根表示,香港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關鍵在于人才儲備。他強調,香港應當通過開放性舉措打造創新生態,在數據、資金以及監管方面營造良好的環境,使人才切實感受到本地市場能夠為其提供實現價值的發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