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閆碩 北京報道
近日,海正藥業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業收入97.8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01億元,同比扭虧為盈;扣非歸母凈利潤為4.23億元,實現大幅增長。
公開信息顯示,海正藥業為中國領先的原料藥生產企業,是中國最大的抗生素、抗腫瘤藥物生產基地之一,研發領域涵蓋化學合成、微生物發酵、生物技術及制劑開發等多個方面,產品治療領域涉及抗腫瘤、心血管系統、抗感染等。
過去一年,海正藥業面對行業變局和內部調整的雙重挑戰,持續深耕傳統的原料藥、醫藥制劑等業務。從目前的經營狀況看,部分業務增長潛力有待釋放。
新興業務市場還需滲透
財報顯示,海正藥業全年營業收入97.87億元,同比下降 5.65%。主營業務中醫藥制造實現營收60.45億元,同比增加3.63億元;醫藥商業實現營收35.10億元,同比減少9.32億元。
對于營收的下降,海正藥業解釋,主要受醫藥商業板塊下醫藥經銷業務的影響。報告期內,醫藥經銷收入26.87億元,同比下降29.27%,主要受醫藥經銷原料收入下降的影響。
如果不含醫藥經銷業務,2024年,海正藥業營業收入71.00億元,同比增長8.00%,主要是醫藥制劑及醫藥原料藥產品獲得較好增長。
報告期內,海正藥業在醫藥制劑領域實現營收44.11億元,同比增加1.71億元。在IQVIA中國藥企排名中攀升至第26名,并在降脂、抗感染、激素三大核心治療領域分別位列第4、第9、第2名。而原料藥實現12.29億元的營收,同比增加1.85億元。
除傳統的原料藥、醫藥制劑等業務,去年海正藥業也在積極拓展新興業務,探索大健康、醫美、CXO等業務。
通過自研及外部合作,海正藥業完成制藥、大健康、醫美等應用領域的研產銷一體化布局,投資1.7億元的合成生物學柔性生產線技改項目已開工實施。目前在骨科補鈣、護肝、醫美等領域儲備了十多個產品,并實現首個合成制造產品投產銷售。
業內有觀點認為,海正藥業在新興業務領域的布局雖然具有潛力,但短期內難以成為公司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海正藥業也坦言,當前公司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銷售渠道雖拓展,但在新興市場和基層醫療市場滲透力不足。此外,產能提升尚處于關鍵爬坡期,仍有較大空間;創新藥物研發效率仍需提升,優勢研發平臺和管線亟需建立。
報告期內,海正藥業實現歸母凈利潤6.01億元,扭虧為盈;扣非歸母凈利潤為4.23億元,同比增加5.23億元。對于扣非歸母凈利潤的增加,海正藥業表示,主要原因是制劑產品推廣、醫藥原料藥業務增長實現銷售利潤增加,以及公司提升管理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合規發展不可忽視
近年來,全球特色原料藥的行業競爭呈現兩大變化:一是原料藥的產業轉移加快,原料藥的生產逐漸從西班牙等歐洲國家轉移到中國、印度等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二是全球醫藥行業出現了縱向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制劑生產企業與原料藥生產企業之間的兼并收購日益增多,全球主流特色原料藥企業也逐漸向高端的制劑藥、專利藥市場發展。行業競爭趨于激烈。
在此背景下,海正藥業方面表示,正在積極鞏固和拓展國際市場。目前,公司原料藥產品出口至7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醫藥及醫療領域,擁有海外客戶400 余家,其中包含全球十大藥企。此外,目前側重配套制劑業務、拓展海外制劑客戶以及引進新的CMO項目,以期釋放更多的業績潛能。
除原料藥業務,海正藥業在制劑方面也在加速出海。報告期內,美國公司成功推動三個新品上市,首年實現凈盈利,與三家大型藥企簽署了獨家授權協議。此外,在動物藥業務方面,完成5個國際注冊資料上報,其中海樂旺于2024年3月在越南獲批。
另一方面,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海正藥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4年研發費用3.58億元,同比減少0.34億元,但常規化研發總投入4.16億元,較去年上升。對于研發費用的下降,海正藥業表示,主要受公司臨床期產品較少影響,委外研發費用下降。
報告期內,海正藥業新設上海創新藥物研發中心;推動搭建小核酸、復雜制劑、AI等先進研發平臺。目前,僅在醫藥原料藥業務領域,在銷產品已有百余個品種,疾病領域覆蓋廣泛;生產方面,目前建有臺州、富陽、南通三大生產基地。
研發成果方面,海正藥業報告期內累計獲得藥品注冊批件10項,其中原料藥5項、仿制藥5項;提交國內外注冊申請12項,含創新藥NDA1項;新啟動研發項目42個,其中6個創新藥,16個原料藥,20個仿制藥。
在市場競爭中,企業的合規發展已成為不可忽視的一環。
“2024年,醫藥行業反賄賂反腐敗政策法規密集出臺,醫療反腐態勢持續加強。計劃在2025年完成合規制度的整體升級,將推動合規管理體系的有效實施與持續完善。”海正藥業在財報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