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2日訊(記者 閆軍)4月伊始,創新藥繼續霸屏。板塊有多強勢呢?
4月1日,醫藥相關主題ETF幾乎包攬了全市場ETF漲幅榜前70名,和此前僅創新藥上漲不同,醫藥板塊迎來了普漲,包括中藥、醫療器械均有超2%的漲幅,港股創新藥相關ETF大漲超7%。
當晚更新凈值后,包含了主動權益基金的所有產品中,依然是醫藥主題基金領跑,全市場單日漲幅超過3%的基金有262只,其中醫藥主題為152只,占比超過58%;而漲幅超過5%的基金中,全市場有50只,醫藥主題為36只,占比超7成。
沉寂了4年之久,醫藥板塊此次爆發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一是DeepSeek引發AI+醫藥之后,市場上沒有明確時間催化,但是創新藥板塊依然持續大幅走強;
二是創新藥主題發起一輪強勢上漲后,并沒有伴隨科技板塊的調整而偃旗息鼓,反而向整個醫藥板塊擴散。
今年以來,恒生醫藥板塊漲幅(30.29%)已經超過恒生科技(21.45%),難怪有投資者調侃,現在看醫藥基金經理又感覺眉清目秀了。
從剛剛披露的2024年公募基金年報來看,混合股基連續對醫藥板塊減倉,但是對創新藥加倉約1個BP。誰在醫藥的“至暗時刻”出手?跟隨公募2024年報挖掘一下。
國家隊、年金、養老金逆勢加倉
借道ETF,國家隊、企業年金、養老金在2024年對醫藥板塊“越跌越買”。
2024年底,國家隊兩個單一資管計劃的出現在易方達滬深300醫療衛生ETF和永贏中證全指醫療器械ETF的前十大持有人行列。
2024年四季度,中央匯金通過“華夏基金—中央匯金資管單一資產管理計劃”對易方達滬深300醫療衛生ETF增持了0.25億份,同時通過“易方達基金—匯金資管單一資產管理計劃”增持了3.1份額,增持比例0.35%。
另一個被國家隊增持的是永贏中證全指醫療器械ETF,2024年四季度,匯金通過“華夏基金—匯金資管單一資產管理計劃”新晉該基金前十大持有人,年報披露顯示,新晉3772.02萬份,持有市值1829.05萬元。
再看年金,工銀、富國和易方達旗下三只醫療主題ETF被年金、養老金產品“抱團”。
2024年8月上市的工銀科創板生物在當年年底前十大持有人“大換血”,獲得中國銀行企業年金計劃、長江養老保險上海企業年金過渡計劃、工銀瑞信添福混合型養老金產品、以及工商銀行企業年金計劃、江蘇省拾壹號職業年金計劃的組團買入,占據了5個席位。
在富國恒生港股通醫療保健ETF中,富國福強股票型養老金產品小幅加倉,而中國銀河企業年金計劃則小幅減倉。值得注意的是,國壽在2024年四季度大手筆增持1億份該基金,一躍成為第一大持有人。
工商銀行企業年金在2024年四季度小幅加倉了易方達中證港股通醫療衛生ETF,工銀瑞信添頤養老金產品和中國銀行企業年金計劃則保持倉位未動。
越漲越賣,ETF近一周凈流入出超25億元
醫藥板塊大漲,基金凈值有所修復,不少投資者選擇了獲利離場。
以4月1日來看,全市場醫藥主題ETF凈流出11億元,尤其是漲幅更好的恒生醫療板塊,恒生醫療保健ETF凈流出4億元,滬深300醫藥衛生ETF、中證醫療ETF凈流出超2億元。
拉長一周來看,多數醫藥主題ETF也是呈現凈流出的狀態,3月24日至4月1日區間內,恒生醫療保健ETF凈流出超21.5億元,滬深300醫藥衛生ETF凈流出超5億元。
不過,和ETF資金明顯的“越漲越賣”不同,投資者對主動基金的態度則有較大的分歧,不少主動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表現出比ETF更強的彈性,也有不少投資者選擇加倉。
基金經理喊話:看好創新藥三年以上的大行情投資機會
4月2日,A股窄幅震蕩,兩市成交額自去年924以來二度跌破萬億元,市場熱點雜亂,醫藥略有調整,如何看待接下來的行情?醫藥基金經理們給出及時分析。
平安醫藥精選基金經理周思聰直言當下的波動,她表示,創新藥和AI、機器人等板塊一樣,受到流動性、市場風險偏好的影響較大,同時投資情緒上也受外圍地緣政治、美聯儲態度的影響,因此還是存在波動和回調的風險。
她同時指出,2025年創新藥行情的回調和波動預計會小于前幾年。由于今年幾乎全部的A股H股公司都有望進入醫保放量階段,當前披露的年報來看,超預期和提前實現盈利的創新藥企業較多,當前正處于醫藥國際大會窗口期,今年全球70%左右的亮眼數據都來自中國企業的貢獻,創新藥企業將陸續步入盈利期,行業的高景氣度將直接反映到報表上。長期來看,持續看好創新藥行業為期三年以上的大行情投資機會。
金信基金也認為,今年以來AI醫療、消費醫療、創新藥等細分領域各有階段性的表現,行業正在不斷地積小勝,重新吸引投資者的關注。伴隨行業政策邊際改善及市場情緒逐漸修復,醫藥板塊有望迎來業績和估值的雙重提升。
“在承壓多年后,政策支持、創新驅動疊加需求共振,2025年的醫藥行業正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華商醫藥消費精選混合基金經理孫蔚指出,隨著創新藥及其產業鏈在全球話語權的提升和AI 技術帶來的變革,看好創新藥公司的底部反轉。此外,她格外強調,AI 醫療方面,中國擁有龐大且未被充分滿足的醫療需求以及優質的醫療數據,AI 醫療應用有望在2025年全面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