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邊萬莉 杭州報道
4月8日,江蘇農商聯合銀行掛牌成立,標志著全國農信改革浪潮中的“江蘇方案”正式落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江蘇省聯社官方網站已完成名稱更換,變更為江蘇農商聯合銀行。
同日,該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胡建斌在《中國農村金融》雜志撰文指出,“本輪改革我們更多聚焦發展而非化險,采取自上而下股權聯結的農商聯合銀行改革模式,在‘變’與‘不變’中推動刀刃向內的破局與堅守。”
官網顯示,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由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改制組建,是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準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持有限牌照經營的地方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江蘇農商聯合銀行在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履行全省農村商業銀行行業治理和風險管理職責,并受托行使省內農村商業銀行國有金融資本管理職責。
2024年9月,江蘇省聯社啟動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的籌建工作;2025年1月3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批復同意籌建;2月27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發布通知,明確將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改制組建為江蘇農商聯合銀行;3月28日,江蘇金融監管局批復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的開業申請,核準其首屆董事、高級管理層的任職資格。4月8日,江蘇農商聯合銀行掛牌成立。
胡建斌在上述撰文中提到,在他看來,盡管考卷在“變”,江蘇農信在“從哪里來、走什么路、到哪里去”的問題上始終保持清醒堅定。“不變”是指支農支小定位不變、兩級法人體制不變、市場化轉型方向不變。改革后的江蘇農信,堅持“好人得好報”預期管理,維持“省級機構-基層農商行”兩級獨立法人體制,充分尊重小法人經營自主性,繼續發揮基層農商行貼近一線、快速市場反應的比較優勢。此外,與農信機構改革方向一致,省聯社改革堅持市場化、法治化、企業化方向,致力于通過強總部建設,推動市縣農商行經營管理效能提升。
對于“變”的內涵,胡建斌表示,從省聯社到農商聯合銀行,并非簡單翻牌,而是行業“管理者”向“引領者”的角色轉變,是行政化管理向現代化治理的模式轉換。具體包括治理之變、功能之變、經營之變。
治理之變在于理順管理邏輯。胡建斌介紹,圍繞管理體制上的爭議,在省委有關方面的支持幫助下,著力從理順行業黨組織關系與產權關系入手,引入國有耐心資本,擇機參股農商行,并受省政府委托行使國有金融資本管理職責,建立起自上而下的資本紐帶。農商聯合銀行搭建新型“兩會一層”公司治理架構,設立行業治理委員會,構建各司其職、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行業治理新機制。
功能之變在于提升履職精度。胡建斌指出,聚焦“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問題,省政府進一步細化了農商聯合銀行履職邊界,以清單式列明正負面履職事項,淡化行政管理,增強服務功能。同時一體推進做小做散、風險防控、大零售戰略、數字化轉型以及新一代科技系統建設等工程,集中精力辦好事關全局的要事、事關農商行高質量發展的大事、有利于長遠發展的實事。
經營之變在于重塑多元生態。胡建斌表示,立足全系統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困境,我們積極探尋撬動金融服務與市場經營的著力點,創造條件努力爭取更多業務資質,培育各具特色、錯位競爭、生態多元的新型農村金融供給。深化“大平臺”方向引領、數字支撐、成長賦能,構建聯合銀行主導、專業化平臺支撐、系統重要機構引領的協同發展道路,打造“利出一孔、力出一孔”的嶄新局面。
展望未來,胡建斌認為,成立農商聯合銀行只是深化改革邁出的第一步。體制機制的重構、要素活力的激發、發展潛能的釋放,仍然任重道遠。再啟新程,江蘇農商聯合銀行牢記中央深化農信社改革初衷,堅定正確發展方向,帶領全省農商行從“小步碎跑”到“蹄疾步穩”,從“單項突破”到“系統性變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的農商銀行共同體。具體看,以更高站位錨定金融向黨“定盤星”,以更大力度提升金融治理“新效能”,以更優標準打磨金融為民“金招牌”,以更實舉措共繪行業發展“同心圓”,以更強韌勁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墻”。
胡建斌表示,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持續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善行業治理委員會工作機制,促進行業治理規范與行業服務能力提升。推動農商聯合銀行從傳統機關思維向現代金融企業經營思維轉變,加快建立更加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更加靈活實用的開發運營機制、更加激勵競爭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引導農商行真正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流程體系、分工體系、業務體系,完善“形神兼備”的現代公司治理體系。
截至2025年2月末,江蘇全省農商行系統共有60家農商行、3368個營業網點、1.64萬個便民金融服務點和5.4萬余名員工,是省內金融機構中資產規模最大、網點覆蓋最廣、服務客群最多的金融機構。全省農商行系統資產總額4.98萬億元,存、貸款余額分別為4.06萬億元和3.18萬億元,存貸款余額均居省內銀行業首位。全省農商行系統用占全省1/8的貸款份額,發放了全省1/5的涉農貸款、2/5的農戶貸款、1/4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5的制造業貸款和100%的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是擁有地方金融資源主要份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主要渠道、服務惠及城鄉主要人口的農村金融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