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郭曉潔 廣州報道
廣州市推動上市公司及大型企業集團并購重組舉措“再上新”。
4月8日,《廣州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簡稱“并購重組十條”)正式印發出臺。
此次發布“并購重組十條”從十個方面明確廣州市支持上市公司及大型企業集團并購重組的重要任務,主要包括:
一是以并促引賦能現代化產業向實向新發展,推動上市公司、大型企業集團圍繞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展并購。
二是分類推進優化資源配置,支持各類上市公司根據自身情況及需求開展并購重組。
三是構建并購重組庫,通過省市區三級聯動及市場機構的參與,動態儲備并購重組的“意向庫”和“標的庫”,提高并購重組的效率效能。
四是搭建對接交流服務平臺,依托廣東資本市場并購重組聯盟、廣州市資本市場融資對接服務平臺、廣州市國資并購聯合會等平臺組織,實現政策宣貫、資源整合和交易促進三大功能。
五是加強證券服務機構的專業支撐,督促證券服務機構提高對產業的把控能力以及專業的并購服務水平。六是拓寬并購重組的融資渠道,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創新組合融資工具,做大做強并購類基金。
七是建立并購重組工作機制,完善上市公司及大型企業集團并購重組的發現機制、激勵機制和協調機制。
八是提升并購重組的監管包容性,依法依規對國有企業涉并購重組事項進行包容審慎監管,健全完善國資股權投資基金績效評價機制和盡職合規免責機制。
九是規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市場行為,倡導上市公司在自身經營發展、財務穩健的前提下開展并購重組。
十是共建并購市場誠信活躍的營商環境,加大對并購等資本運作人才的培養力度,建立與國際市場跨境并購資源的交流機制。
據悉,近年來,廣州市委金融辦持續為擬上市企業提供分層分類培育及股權融資對接等資本市場服務,著力培育更多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同時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升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廣州市境內外上市公司238家,總市值約3萬億元,其中A股上市公司154家,總市值約1.9萬億元,上市公司主要來自電子設備制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化學化工制造、專用設備制造、生物醫藥、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等行業。2024年以來,廣州市約50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涉及產業整合的并購重組事項,其中重大資產重組4單。